发布时间:2025-05-30 | 江安县中医医院
宫内传播:母体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、梅毒螺旋体、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。
分娩传播:分娩时,胎儿通过产道,皮肤或黏膜接触母体带有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。
接触传播:分娩后,母亲通过哺乳、亲吻等密切接触,病毒可从婴儿消化道黏膜破损部位进入体内。
孕期检测:查出宫内怀孕后,做三病检查,以确保及时发现感染情况。
检测方法:艾滋病可使用HIV快速诊断试剂检测;梅毒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;乙肝通过HBsAg快速检测。
检测重要性:早期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感染,为后续干预提供时间,降低母婴传播风险。
艾滋病:提倡人工喂养,避免母乳喂养,禁止混合喂养。
梅毒:孕妇确诊后应接受规范的青霉素治疗,治疗方案需根据感染阶段和病情严重程度确定。治疗期间需定期随访,确保治疗效果。
乙肝: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阳性孕妇,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(最好在24小时内)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。对于高病毒载量的孕妇,可在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,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。
安全助产:感染孕妇分娩时应在具备感染防控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,医护人员需采取防护措施,避免分娩过程中母婴之间的血液和体液接触。
新生儿护理:对感染或暴露的新生儿,需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,定期进行相关检测,及时发现感染情况并给予相应治疗。
艾滋病:感染艾滋病的产妇建议采用人工喂养,避免母乳喂养,以防止病毒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。
乙肝:乙肝感染产妇在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,可进行母乳喂养。
健康教育:向孕产妇及其家庭普及三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,包括传播途径、预防措施、干预效果等,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防治意识。
心理支持:对感染的孕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,帮助她们减轻心理负担,积极配合治疗和干预措施。
消除社会歧视:社会应加强对三病感染者的理解和支持,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,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医疗、教育和就业机会。
保护隐私:医疗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保护感染者的隐私,避免泄露其个人信息,维护其合法权益。
消除“艾梅乙”母婴传播公众应知应会十条
1母婴传播是指感染妇女在怀孕、分娩和喂养的过程中将病原体传染给孩子的方式。
2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均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方式导致后代感染。
3通过医疗手段,规范治疗,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,感染的孕妇可以分娩健康的宝宝。
4建议新婚夫妇、备孕夫妻双方尽早接受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的咨询检测。
5发现感染的育龄夫妇,建议在医生评估指导下科学备孕,避免非意愿妊娠。
6一旦怀孕,准妈妈应尽早检测,及时掌握自己的感染状况。
7感染孕妇的配偶(性伴)及时进行相关检查,必要时接受治疗。
8感染孕产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,至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安全分娩。
9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应尽早进行综合干预,科学喂养,定期接受随访和监测,以明确阻断效果。
10感染的孕产妇和儿童享有的隐私、就医、生育、入学、就业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感染者和家属。
文中部分内容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非商业用途,仅用作公益科普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